媒体中心

Media Center

行业资讯

新海南客户端 | 三亚芒果种植保险保费突破2亿元

摘 要: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0月24日消息(记者利声富)“幸亏买了芒果产量险和大灾险,不然真的亏本大了。”日前,三亚市崖州区梅西村芒果种植户老林再次为自家55亩芒果购买产量险和大灾险。据了解,自2015年试点推广芒果大灾险、产量险以来,截至今年10月20日,三亚市政府提供财政补贴支持的芒果种植保险保费已突破2亿元,保险覆盖率再创新高。芒果是三亚第一大热带水果产业,种植面积36余万亩,约占海南省芒果种植面积45%。但海南地处“台风走廊”,芒果树管理过程极易受台风影响,尤其是芒果树处于花期或果期时抵抗台风能力较低,因此芒果树存在较大的自然灾害损害风险。2014年,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组织保险公司进行芒果保险市场调研,在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推动下,完成首份商业性芒果大灾保险试点工作。芒果保险项目在三亚成功推广,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2015年,相关部门将芒果大灾保险纳入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险种,陆续在全省推广,并给予省级补贴30%、市县级补贴40%,农户只需自缴30%。为保障生产,确保农户持续增收,保险公司自2015年起,在三亚市试点推广芒果大灾保险、芒果产量保险,为果农提供自然灾害、市场价格等风险保障。普通种植户购买芒果保险可享受60%-70%的财政补贴,建档立卡户可享受100%的保费补贴。据了解,截至今年10月20日,三亚市2023年芒果保险累计承保1045万余株,25万余亩,覆盖户次7188户,风险保障金额达14亿余元。芒果保险累计赔偿金额10189万余元,受益3108户次,有效分散了果农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为果农持续种植芒果带来极大信心。据了解,自试点推广芒果大灾险、产量险以来,截至今年10月20日,三亚市政府提供财政补贴支持的芒果种植保险保费已突破2亿元。“目前推出的政策性保险,以政府补贴的保费为主,老百姓承担的保费是非常少。”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其特点是保障基础收益,保证灾害发生时,理赔可保证老百姓有恢复再生产能力。

2023-10-25 156 浏览
查看更多

农民日报|海南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摘 要: 今年8月至今,海南先后组织遴选并确定了冬季瓜菜、地方鸡、水稻、对虾、荔枝、芒果、胡椒等7个新增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全面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进热带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2022年海南启动试点建设槟榔、海南地方猪、石斑鱼3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每个体系每年205万元预算经费,计划以5年为建设周期。各产业技术体系深入开展产业调研,重点凝练产业问题,全面推进科技攻关与技术推广,积极开展农民培训,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各体系高度重视产业经济问题,注重市场分析,定期发布价格信息,撰写政策咨询报告。国家和各省实践证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现了全产业链、全区域的科技力量布局,有效解决了科技、产业“两张皮”问题,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和农业科技发展规律,成效明显,作用突出。下一步,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将在健全现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体系规模,完善岗站设置,聚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难点、卡点和堵点问题开展科技攻关,为产业健康稳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以石斑鱼体系为例,将全面摸清石斑鱼家底、建立产业基础数据,针对石斑鱼种质资源退化、良种覆盖率低、养殖工业化水平低、缺乏成熟的尾水排放技术等主要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与指导,提出解决措施。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将结合着力打造的15个农业全产业链,按照轻重缓急,计划新增12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现主导产业基本全覆盖。同时,根据产业情况,按照全产业链(育种、种养、动植物疫病防控、营养饲料、质量安全、资源环境、加工、机械装备、经济等)设置岗位,按照全域设置综合试验站。各产业技术体系一般以5年为建设周期,积极争取持续稳定经费保障,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2023-10-25 136 浏览
查看更多

新海南客户端 | 三亚芒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摘 要: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0月23日消息(记者利声富)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2023年10月19日起对三亚芒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种为在三亚辖区内种植的贵妃芒、金煌芒、台农一号。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专家审查委员会对三亚芒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技术审查。经与原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公告信息进行比对确认,经审查合格,批准三亚芒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3年10月19日起实施保护。三亚芒果。记者利声富摄三亚芒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为三亚市现辖行政区域内种植的贵妃芒、金煌芒、台农一号。同时,三亚芒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要求还对三亚芒果的立地条件、栽培管理、采收时间、感官特色及理化指标等明确规定。专用标志使用时,三亚芒果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三亚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申请,经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审核,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后公告。芒果是三亚第一大热带水果产业,种植面积36余万亩,约占海南省芒果种植面积的45%。与其他地方相比,三亚芒果适收期比较长,每年11月至次年6月,是三亚芒果收获期,其中1至5月是高峰期。目前,芒果已成为三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致富果,年产值近60亿元。三亚的芒果以冬春季节生产为主,此时正值国内水果市场淡季,及时填补我国冬季水果市场空白,市场竞争小。三亚芒果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形成了成熟快、口感佳、甜度高、汁多核薄、肉质结实细腻、香味浓郁、生态健康的好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国内市场方面,三亚芒果销往100多个城市。国际市场中,三亚芒果远销新加坡、加拿大等13个国家和地区。标准化生产也是三亚芒果能在热带水果竞争激烈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为打造标准化生产体系,三亚推出《三亚芒果白皮书及三亚芒果标准》,规定了贵妃、金煌、台农1号等三种芒果的产品标准,为三亚芒果制定了“绿标”和“金标”两种标准,进一步助力三亚芒果的品牌建设和口碑传播。同时,为确保三亚芒果品质,三亚多方面规范芒果产业发展,目前已形成一套完善的监管体系。责编:王平

2023-10-24 182 浏览
查看更多

农民日报 | 海南咖啡正“突围”

摘 要: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高文邓卫哲侯雅洁    兴隆隆苑咖啡庄园内,游客正在学习咖啡制作。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侯雅洁摄2023万宁工会杯兴隆罗布斯塔豆技能大赛在海南热带植物园精彩上演。受访者供图海垦母山咖啡厂对咖啡豆进行日晒处理。受访者供图经过百年传承和创新,海南形成了独特的咖啡文化。然而,尽管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优势,海南咖啡产业发展先天条件瑕瑜互见。当前,国内咖啡市场快速发展、赛道火热,乘着自有贸易港建设的东风,海南咖啡这一老品牌正焕发出新活力。前不久,一杯品牌跨界“酱香拿铁”咖啡刷爆了社交网络。“美酒+咖啡”,海南同样有一杯:海南本土咖啡品牌母山咖啡发布新品“Biang香拿铁”,将海南特色山兰酒与琼中黎母山咖啡巧妙结合,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纷纷购买。提到咖啡,人们似乎很难和海南联系起来。事实上,海南是我国最早种植咖啡的产区,与咖啡的缘分已跨越了百年,创造了多个“第一”:种下我国第一棵咖啡树;建立第一家咖啡厂,生产出第一包咖啡;组建我国第一个咖啡专业研究机构;引进国内第一条速溶咖啡生产线;自主选育第一个咖啡良种……然而,这段百年咖啡之旅却充满波折:从生产面积来看,从最鼎盛时的23万亩跌至低谷时的3000亩,海南咖啡扩面举步维艰;从贸易量来看,海南咖啡干豆产量只有200吨左右,而市场上每年打着“海南咖啡”品牌销售的却有6000吨之多,“海南咖啡”品牌遭受冲击……海南咖啡产业正亟待一场“突围”。当前,我国咖啡产业快速发展,咖啡消费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全球咖啡市场亦加速重组、变革。面对不断扩容的咖啡市场,“海南风味”如何出圈?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下,海南咖啡如何实现“弯道超车”?被遗忘的咖啡之岛去海南旅游,首先“打卡”的是什么?问题的答案之一是咖啡。走在海南的寻常巷陌,咖啡馆随处可见,“咖啡+油条+炼乳+鸡蛋”便是海南人一天的早餐,喝茶饮咖已成为当地人的生活日常。在常住人口仅3万多人的兴隆就拥有200余家咖啡馆,年人均消费咖啡200杯以上。南北纬25°之间的地区,由于气候温暖、湿度适中、雨量充沛,被誉为“世界咖啡黄金种植带”。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巴西等主要咖啡生产国都坐落于此,海南正是如此。19世纪末,海南便拉开了种植咖啡的序幕。1898年,马来西亚华侨引进利比里卡种在文昌种植,咖啡开始在我国落地生根;20世纪50年代,归国华侨把咖啡引种到兴隆,咖啡日渐融入海南人的生活;1960年,周恩来总理视察万宁兴隆农场,品尝兴隆咖啡后称赞“我喝过许多外国咖啡,还是我们自己种的咖啡好喝”,为海南咖啡打上了深深的民族印记;1986年,中国第一条速溶咖啡生产线落地,1987年,兴隆咖啡“太阳河”商标注册成功……如今,海南咖啡已成为我国咖啡版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海南咖啡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归侨南洋文化内涵。”万宁兴隆咖啡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春光回忆道,自己的祖父是归国华侨,祖父每天喝咖啡的习惯影响了两代人,当年,万宁、文昌、琼海、澄迈等地的归国华侨不仅带回了咖啡育种、种植技术,还将制作和冲泡咖啡的手艺带了回来,造就了海南人喝咖啡的传统。经过百年传承和创新,海南形成了独特的咖啡文化。然而,尽管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优势,但海南咖啡产业发展先天条件瑕瑜互见。在海南的咖啡馆里,调制一杯200毫升的香浓咖啡所需的咖啡干豆约为10克,每杯咖啡的售价可以卖到20元左右。换句话说,1公斤咖啡豆经过“品位提升”可以卖到2000元。而在星巴克等连锁巨头那里,这一价格还要翻上一番。然而,与终端产品的高利润相比,在产业链最前端的咖啡种植业已相当脆弱:在海南,对于农民来说,咖啡从来都不是必选题。万宁兴隆华侨农场十三队咖农莫继庭回忆起咖啡产业辉煌时的景象仍然眼睛放光:20世纪80年代,村里房前屋后、农田里种着很多咖啡树,每到收获的季节,大家就背着篓子到咖啡园里忙碌。人手不够时,学校也会统一放假,让学生回家帮着采摘,“但现在大部分咖啡树都被砍了,改种了橡胶、槟榔和冬季瓜菜等作物。”莫继庭算了一笔账: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种植咖啡并间种其他经济作物,每亩地的年收益约七八千元,而改种反季节瓜菜,每亩地一造的收益就能达到这个数,即使加上有关部门拨付的补贴,种植咖啡也不划算。多重因素影响下,海南咖啡面积跌宕起伏。时间回拨到70多年前,为实现“以长补短”,即以咖啡、香茅等短期作物收入来弥补橡胶等长期作物收入,兴隆华侨农场大规模种植咖啡,1988年,海南咖啡种植面积曾达最鼎盛的23万亩,咖啡产品畅销全国及东南亚地区。此后,随着热带水果、南药、瓜菜等高效益的作物发展种植,加之国际市场咖啡价格波动较大,受比较效益驱动,农民种植咖啡的积极性逐年下降,海南咖啡种植面积迅速萎缩,在2009年底仅存不到3000亩。“近年来,海南针对咖啡种植推出了免费发放种苗、种植补贴等一系列推动政策,种植规模逐渐回暖。目前海南咖啡种植规模稳定在1.6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万宁兴隆、澄迈、琼中等地。”吴春光说。由于面积有限,海南咖啡产量难成规模:本地咖啡干豆产量只有200吨左右,仅占全国2%,远远满足不了海南咖啡企业的加工需求。以正大(海南)兴隆咖啡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引进新的咖啡生产线,可年加工3000吨咖啡豆。而拥有5655亩咖啡种植面积的万宁,远不能满足该公司生产线的生产需求,为此,正大需从越南和埃塞俄比亚进口咖啡豆。而放眼整个海南,终端打着“海南咖啡”品牌销售的咖啡有6000吨之多,但大多数是用越南和云南咖啡豆加工的,“海南每年从云南输入的咖啡豆有3000吨左右,从越南、巴西等地进口的咖啡豆也有两三千吨。”吴春光说。此外,海南咖啡产业发展还面临多重困境。从我国咖啡产业布局来看,全国咖啡种植面积180万亩左右,云南占九成以上。作为“后起之秀”,近几年,云南咖啡在经历了产量低、无国际话语权的低迷期之后,正在从“卖原料”向“卖精品”转变。相比之下,海南咖啡影响力一直局限在琼岛,在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方面仍有差距。从海南咖啡自身发展来看,虽扎根海南多年,但各地的品种不同,无论从产量还是品质上都参差不齐,远不能满足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加之海南咖啡在面积和产量上并不占优势,做大咖啡产业,依靠自身产量显然不够。在此背景下,海南咖啡亟待谋变。从“一粒”到“一杯”在当今世界主要流行的两大咖啡豆品种中,阿拉比卡咖啡豆占据消费主流。在我国,云南主要以种植阿拉比卡咖啡为主,而海南因气候、海拔等原因,更适合种植罗布斯塔咖啡。然而,在国际市场上,罗布斯塔咖啡曾一度被视作小众和中低端的代名词。“阿拉比卡豆的风味通常更为复杂和优雅,具有花香味和果酸味,通常被单独使用制作单品咖啡或手冲咖啡,而罗布斯塔豆也因其具有浓郁的苦味和较高的咖啡因含量,适合用于制作速溶咖啡和商业咖啡。”吴春光介绍。“事实上,咖啡品种的独特性,是海南发展咖啡产业的劣势也是优势。”吴春光表示,相较于阿拉比卡豆,海南罗布斯塔豆油脂量更高,风味更为醇厚、沉稳,把控好初加工等环节将罗布斯塔豆做成单品,风味是明显不一样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咖啡产量和消费量不断增加,罗布斯塔豆的市场价值和产业占比不断提高。相关数据统计,1950年罗布斯塔仅占世界咖啡产量的13%,目前已经到了几乎能和阿拉比卡不相伯仲的45%。随着对罗布斯塔咖啡价值的再认识、再发现,走精品化路线已成为海南咖啡破题的关键。“从海南咖啡的情况来看,由于面积和资源的限制,发展大规模种植是不现实的。通过标准化种植和加工,打造精品咖啡,扭转消费者对海南咖啡的固有印象,是海南咖啡破题的思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咖啡研究中心主任闫林说。而咖啡属于舶来品,适应海南环境并非一朝一夕。“罗布斯塔是异花授粉,从树上结的果实种下去,第二年长出来之后性状各异,产量不一。”闫林介绍,虽然罗布斯塔豆扎根海南多年,但各地种植的品种不同,加之海南咖啡多为咖农小规模、粗放式种植,无论产量还是品质都参差不齐。从采摘环节来看,罗布斯塔豆成熟变红的时间周期长达半年,农户需一遍又一遍地采摘,粗放式的采摘模式不仅会造成咖啡青红交错、品质不一,还会影响咖农种植积极性。为保持咖啡市场的稳定性,必须培育适应海南当地环境的品种。为此,中国热带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开始了历时几十年的试验:如何从几十个试验点筛选出不同植株的不同优良性状,进行杂交育种创新是海南咖啡育种必须要克服的关键。“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闫林表示,为选育出适应海南当地条件的好品种,需要在海南不同生态区的大田里布点,将性状好的单株进行再繁育再试验,除了生产试验外还需要进行区域试验,这需要几代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数据对比和杂交育种,香饮所已选育出10个适合我国气候环境的优良品种(系),如“热研”“大丰”系列。“和实生苗比起来,芽接成活率达86%以上,干豆产量能达到150公斤/亩,提高了2-3倍,罗布斯塔豆的成熟周期也大大集中。”闫林介绍,“当前我们保存了280份咖啡种质资源,除此之外,还通过推广林下种植的模式,帮助农户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实现增产。”除种植环节外,咖啡鲜果初加工也是形成咖啡豆的重要一环,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咖啡豆的品质下降。例如,如果咖啡鲜果没有及时干燥或储存不当,就会导致发霉、变质,此外,初加工过程中还可能会混入杂质或异味,也会影响咖啡口感。为了确保咖啡的味道和品质,初加工环节必须严格控制。为此,海南开始以标准化倒逼产业升级。通过制定咖啡的种子、种苗、培育、种植、仓储、加工、烘焙、冲调等全产业链标准,促进海南咖啡产业“从种子到杯子”实现标准化。“咖农正在转变。”闫林告诉记者,目前很多咖农已经开始自己处理咖啡鲜果,不仅采收的时候要求粒粒红,在咖啡生豆的处理上,除原有的“日晒”和“水洗”外,还增加了“蜜处理”和“厌氧发酵处理”“红酒日晒处理法”,大大丰富了罗布斯塔咖啡的“风味”。随着加工标准的提升,罗布斯塔豆的优点不断被挖掘。为扩大罗布斯塔豆的受众度和认知度,促进咖啡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各类杯测比赛轮番上阵。今年6月,2023万宁工会杯兴隆罗布斯塔豆技能大赛在海南热带植物园精彩上演。赛上,来自海南兴隆、福山、琼中、白沙的咖啡豆与越南、乌干达、巴西、印尼等世界各地的罗布斯塔豆同台竞技,参赛选手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罗布斯塔豆烘焙至最佳的口感和香气。参赛咖啡师钟云青在比赛后表示:“以前我对罗布斯塔豆的印象是十分咸涩的,这次比赛让我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层次感,罗布斯塔豆其实也可以制作出非常优质的咖啡。”让咖啡带上海南印记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咖啡在全球拥有大量粉丝。在中国,咖啡消费市场也进入爆发期,清晨一杯咖啡,正成为当代都市打工人的“续命神器”。据《2023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2022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2007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3693亿元。事实上,从2018年开始,咖啡赛道便打得火热,新细分、新品牌、新投资不断涌现,诸多企业如李宁、华为、蔚来汽车、正大等,正在“跑步”跨界进入咖啡行业。面对热火朝天的咖啡赛道,拥有咖啡豆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海南,如何在广阔的市场版图中分享“蛋糕”,在全国乃至国际咖啡市场中挣得一席之地?“由于多年来行业缺少对咖啡产业品牌建设的关注,导致海南咖啡的品牌认知度不高,在咖啡消费市场中缺乏竞争力。”海垦热作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豫表示,咖啡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海南咖啡企业来说,已不仅仅局限于完成原材料生产与加工,打造品牌已成为海南咖啡的重要节点。众多业内人士表示,叫响咖啡品牌海南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提升加工技艺和产能,生产带有鲜明“海南”印记的品牌产品;另一方面,利用海南本地有限的咖啡豆资源,走“产销一体化”之路,打造精品咖啡农业风情园。以消费为导向,打造独具海南特色的咖啡品牌,成为海南咖啡生产企业的共识。母山咖啡便是其中之一。这个经历70余年沉浮的海南老牌咖啡企业,正在从打磨加工工艺与产品设计、升级视觉形象、开拓线下渠道等方面发力,使老品牌换新颜。“生椰拿铁”“橙心橙意”……走进一家“母山咖啡”咖啡馆内,各式各样的新品咖啡琳琅满目,满足着消费者的味蕾。自2021年在海口开设首家直营母山咖啡馆以来,短短两年时间,母山咖啡开出了35家线下门店。“咖啡的延展性与融合性非常强,母山咖啡充分挖掘海南丰富的物产资源,尝试将热带水果、蔬菜等与咖啡进行融合,研发出具有海南本土化特色的产品。”海南农垦母山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畅健说,希望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让消费者感受母山咖啡勇于开拓的匠心精神,讲好品牌故事,擦亮母山咖啡“金字招牌”。事实上,在整个咖啡产业链条中,上游种植、中游深加工和下游流通环节的价值贡献分别占1%、6%和93%。如何在99%的中下游环节做文章也是突围的关键。据海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海南省接待游客超6000万人次。在旅游热潮下,咖啡正成为打造海南文旅品牌的“特色牌”。“来兴隆,就是要尝尝正宗的兴隆咖啡。”在位于兴隆的隆苑咖啡庄园内,来自山东的游客郭女士正在咖啡体验室学习拉花技艺。隆苑咖啡庄园占地200亩,园区内设有咖啡种植区、咖啡工厂、咖啡屋、体验室和餐厅等,游客可体验咖啡种植、采摘、加工、研磨全过程,还能品尝到咖啡鲜果炖鸡、咖啡果皮茶等主题特色餐饮。“让更多的客人来到我们这里。”“80后”曾威懋是隆苑咖啡庄园负责人,十年前他辞掉在海口的工作,回到庄园和父亲一起经营,让道地的兴隆咖啡香飘四海,让“老咖啡”走上创新之路是他和父亲共同的心愿。“要跳出业内看咖啡,通过扩宽销售渠道、发展三产融合,让更多人了解兴隆咖啡。”曾威懋说。如今,更多像曾威懋一样的“新农人”为海南咖啡产业注入了活力和创意,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时体验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咖啡庄园相继涌现,海南咖啡正在从卖饮品走向卖文化、卖格调、卖生活,成为海南咖啡独有的品牌标签。据了解,为增强兴隆咖啡小镇氛围,万宁市启动实施建设兴隆咖啡品牌门店奖励办法,鼓励咖啡企业在更多地区开设兴隆咖啡线下门店,提高兴隆咖啡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及影响力。合力之下,兴隆咖啡这一品牌将再次被擦亮。当咖啡遇上自贸港咖啡不仅是流行全世界的主要饮品,也是国际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咖啡(咖啡及咖啡制品)进出口贸易总量为23.12万吨、进出口贸易总额为93.46亿元。其中,进口量为17.53万吨、进口金额为73.86亿元,出口量为5.6万吨、出口金额为19.59亿元。背靠庞大的咖啡消费市场,海南还具备独特的政策优势。自2018年开始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海南逐渐成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桥梁。2020年6月1日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旨在2025年前实现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这将进一步推动海南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在自贸港建设的东风下,将海南打造成为中国国际咖啡贸易的主要通道,成为海南咖啡产业“实现飞跃”的巨大机遇。“海南自贸港有原辅料加工增值超过30%(含)可免关税的政策,为海南咖啡实现质的跨越提供了条件。”李豫认为,在RECP政策及海南自贸港的政策红利下,海南不仅是咖啡的种植基地,也可以是世界咖啡贸易和加工的聚集地,通过打造中国国际咖啡贸易中心,可以真正做到“买全球”“卖全球”。不光是政策优势,海南还具备发展咖啡贸易的区位优势。“越南是全球最大的罗布斯塔咖啡豆生产和出口国,印尼的咖啡豆产量也很高,海南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咖啡豆,运输上有一定地理优势。而且以罗布斯塔豆为主的交易市场在东南亚还是空白,海南可以抓住机会建设成为世界优质罗布斯塔咖啡原料生产基地、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基地。”吴春光说。“海南可以根据咖啡产业发展,制定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等政策,制定罗布斯塔咖啡豆评价交易标准,这样可以推动罗布斯塔咖啡豆迈向精品豆,掌握世界罗布斯塔咖啡豆的定价权。”李畅健表示。在此背景下,万宁已经开始行动。今年5月,围绕将海南打造成为中国国际咖啡贸易主要通道的要求,万宁市政府成立咖啡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统筹咖啡科研、种植、加工、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工作,并负责推动在万宁建设海南咖啡新型国际专业市场。同时,万宁已有企业“先行先试验”。“我们倡导的理念是‘世界各地的咖啡,海南的烘焙工艺’。”李畅健谈到,由于海南自贸港的良好政策,母山咖啡去年完成了来自埃塞俄比亚50多吨咖啡生豆的进口,这些生豆的产区包括耶菲雪茄、西达摩等冠军产区。在海口市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咖啡产业论坛上,海南咖啡的“新动作”为企业合作共赢、产业纵深发展提供了新可能:母山咖啡与印尼火船集团正式开启海南首店合作;越南中原传奇咖啡与澄迈县政府,天图投资与海南自贸港基金、海澄数字产业基金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各方合力下,海南咖啡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省咖啡收获面积同比增长180%,产量同比增长225%,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20万亩的规模。同时,2020年海南咖啡总产值破10亿元大关,2022年咖啡产值近15亿元。此外,加工端也毫不逊色。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全省新增咖啡生产线3条,产能新增3500吨,全省咖啡产品年加工能力最高达到9000吨。为进一步促进海南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海南政府、企业已着手加大谋划力度。海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咖啡产业列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印发了《海南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三年(2022-2024)行动方案》,并将咖啡全产业链作为重点产业链来打造。海南咖啡的“突围”,才刚刚开始。

2023-10-24 138 浏览
查看更多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2023年市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培育名单发布

摘 要:

2023-10-21 214 浏览
查看更多
咨询客服

在线客服

工作日:9:00-22:00

电话咨询:15860212776